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意象可以从各种角度来归类 意象可以分为

怎样从意、象、法三个角度赏析诗词 语言层面 诗歌语言高度概括、凝练,极富意蕴,它常常违背一般的语法规范,比一般…

怎样从意、象、法三个角度赏析诗词

语言层面

诗歌语言高度概括、凝练,极富意蕴,它常常违背一般的语法规范,比一般的文学语言具有更强的陌生感,诗行间常留下许多空白,显示出很强的跳跃性。正是这种跳跃性,才容纳了诗歌更丰盛的意象,从而在非常有限的篇幅里,构筑出使人耳目一新的诗歌意蕴。这种语言艺术特点的形成,多半依靠具象词与抽象词的巧妙嵌合,即有意将抽象词与具象词搭配,构成一种既具体又模糊的虚实相交的境界,从而给读者提供追寻诗人个体感受的信息。

意象层面

意象与美育有着不解之缘,具有美的意象的诗,才能给读者以审美。能否创造出创造特殊的美的意象,是衡量诗歌成功与否的标志其中一个。意象的形成主要用赋、比、兴这三种技巧,但只有用那些表面极不相关而实际又有联系的事物的意象或比喻,才能准确、有效地表现自己,根据这个制度产生的意象才能有惊人的离奇、新鲜和惊人的准确。这也就涉及诗歌所选定的意象与它所象征的意义之间的融合难题。意象与意义常常不可分。

意蕴层面

伴随着意象在脑海的形成和语音节奏感的刺激,读者已经产生了初步的审美,然而怎样突破意象表层去体悟诗的意象内蕴即诗的意蕴,是诗歌鉴赏成败的关键。诗的意蕴一般包括审美意蕴和智性意蕴。

这里还有一些技巧

一、看背景

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:

二、看关键语言(深入了解、小编觉得诗句、诗眼)

古诗中的关键语言,例如深入了解、小编觉得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,往往直接透露出诗 歌主题的信息。

三、看体裁

如果是叙事诗,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,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,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、形象性。

如果是哲理诗,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,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“托物言志”角度出发。

如果是抒情诗,则从写的景物(具体名词)中领悟诗人抒发的情感,在回答诸如“这样写有何好处?”、“运用了何样的艺术手法”、“请欣赏这句诗”等难题时,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(借物抒情、情景交融)。

四、看技法

一抒情手法

⑴直抒胸臆

⑵间接抒情

A托物言志(借物喻人) B借景(物)抒情 C情景交融

二描写手法

①对比:勾画……的生活画面,突出表现诗人……的情感,或表达了对生活、社会的……思 考。

②衬托(映衬、反衬、烘托)

③渲染(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)

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

三修辞手法

⑴用典——借用神话故事、历史人物活动、古诗文

⑵借代——含蓄、委婉,表达特定的情感

⑶比喻——形象生动,寄托情感;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。想象、联想,设想 奇巧,勾画了……的生活或社会图景。

⑷双关——意在言外,耐人寻味,具含蓄美。

A谐音双关,含蓄,富有情趣。如“东边日出西边晴,道是有晴(情)还无晴 (情)。B语意双关

⑸拟人,景和物人格化,形象生动,寄托情感;或情景交融,物我一体;或借物喻人, 象征。

⑹夸张,突出特点,强化情感,增强感染力;或造成奇特的意境,表现浪漫主义的情 感。

⑺反复,连用某字,突出特点或某种情感。

⑻设问,一问一答,富有情趣;反问,增强说服力,发人深醒。

⑼反语,讽刺。

⑽互文:“参互成文,含而见文。”具体地说,它是这样一种形式:上下两句或一句话 中的两个部分,看似各说两件事,实则是互相呼应,互相阐发,互相补充,说的是一件 事。如“秦时明月汉时关”、“烟笼寒水月笼沙”、“开我东阁门,坐我西阁床”等。

四其它表现手法:虚实相生

五、看意象

⑴柳

“柳”、“留”谐音,古人在送别之时,往往折柳相送,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。

⑵月亮

一般说来,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。

⑶菊花

坚贞、高洁品格的象征。

⑷梅花

冰清玉洁、不愿同流合污的质量。

⑸松

坚贞、高洁的质量。

⑹莲

由于“莲”与“怜”音同,因此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,借以表达爱情。

⑺梧桐

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。

⑻杜鹃鸟

杜鹃是凄凉、哀伤的象征。

⑼鹧鸪鸟

旅途艰险的和满腔的离愁别绪。

⑽寒蝉

悲凉的同义词。

⑾鸿雁

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。

⑿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。

⒀冰雪

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、品格的高尚。

⒁草木

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,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。

⒂芳草

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。

⒃乌鸦

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。

⒄猿啼

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情感。

⒅羌笛

凄切之感。

⒆水

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。

⒇鸿鹄

鸿鹄飞得很高,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。

六、答题的格式

1、先见解后理由

解题时先表明见解,再陈述理由。

2、先分后总式

答题时,先分说后总说。

3、先总后分式

答题时,先总说后分说。请看2004年高考福建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及其参考答案:

4、分点作答式

答题时,分成几点,列出答案。

柳永与苏轼比,谁的才大?

苏轼的“大江东去”配上柳永的“杨柳岸,晓风残月”,可谓全也。苏轼豪放,柳永婉约。柳永的词被称为“合十七八女郎,执红牙板,浅斟低唱”,很受市井小民,尤其是歌妓的欢迎。而苏轼则比较正式,很受当时文人欢迎。论婉约,苏轼天然不及柳永,但苏轼并不是不精通婉约风格,他的婉约名作《蝶恋花*花褪残红青杏小》和《江城子*十年生死两茫茫》非常有名。而柳永可以说是不精通豪放风格,他的豪放词极少,似乎只有《望海潮*东南形胜》比较有名。因此从全能性上讲,苏轼更有才,而且苏轼对书法、绘画还有所了解,这是柳永所不及的。虽然苏轼有才,但我个人比较喜欢柳永。

版权声明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