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家乡的小巷作文650字怎么写 家乡的小巷作文650字 家乡的小巷作文600字

一、家乡的小巷作文650字 这是一条悠长安逸的小巷。 大块小块的青石板随意地铺着,错落中又使人感到一种微妙的美…

一、家乡的小巷作文650字

这是一条悠长安逸的小巷。

大块小块的青石板随意地铺着,错落中又使人感到一种微妙的美。不知多少年的沉淀,不知多少次风雨冲刷,也不知几朝几代几双脚踏过,它们,被打磨得光光滑滑煞是好看。

石板路,青石板路,凹凸不平家乡的小巷作文650字的青石板路。雨来临时,积起一潭潭小水洼。偶有几片调皮彩云飘过,“啪啪”溅起亮晶晶的水花,连接一串“咯咯”的欢笑。

石板路两侧,是高墙。手抚上斑驳墙面,丝丝凉意传来,凉到内心。些许绿绿的,小小的苔藓呐喊着,奋力地从墙缝中钻出,探头探脑打量这个大千世界。墙面略歪斜,却无坍塌之危险——是赶路的人儿,累了倚在墙上,一代又一代的赶路人,将这墙倚斜的吧?

又忆起幼时的我。牙牙学语之际,应该就是用稚嫩的小手撑着墙,摆脱大人的禁锢,走出只属于自己的第一步的吧?我想,是的。那,又是不是一个又一个奶娃迈出第一步而将墙面撑斜的呢?

黛瓦白墙,虽不处江南水乡,但家乡的小巷总有种江南的浅浅韵味,挥之不去。

小巷是悠长的。步入小巷,随之蜿蜒曲折,走了许久,都不见尽头。好像个迷茫的旅者,不知前进的方向。可是又很突然的,你发现自己走出了小巷,颇有“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的意境。

小巷是安逸的。它就像喧嚣闹市中的一方净土,将尘世的一切都挡在外面,只留下清静。“哒哒”,水从屋檐滴下,听得很清楚。底下那方大石,已有一凿小孔,这水,怕是滴了千百年罢。真彰显“滴水穿石”之魅力。

小巷是变幻莫测的。白日的小巷清静,黑夜的小巷神秘;晴天的小巷明媚,雨时的小巷缠绵……在黑夜神秘的小巷中,那些人家听着它缜密均匀的呼吸沉沉入睡。

我爱家乡的小巷,更爱小巷的家乡!

二、以小巷为意象,100字作文

灰蒙蒙的天空终于变了颜色,丝丝的小雨在小巷中肆意的飘洒,墙头的小草,破旧的屋檐,在滴答滴答的奏鸣声中一颤一颤。呵,下雨了!顽皮的小男孩,抱着因沾水而脏兮兮的足球,不舍的告别了自己的小伙伴,扮完一个鬼脸就消失在了一个拐角,打着伞的少年少女小心翼翼的绕着水坑走过……淅沥沥的雨声中貌似回荡着……

三、寂静的小巷作文

第一抹暖阳照进小巷,各家门前的猫狗都打了个激灵,迈着愉悦的步伐,迎接春天到来。

人们陆陆续续醒来,瞧见窗外太阳,如橘子糖般甜美可爱,有些小小的惊喜,困意被愉快地打发走了。屋中的妇人已烧好了一家人的早饭,走进房间,掀起孩子的被子,喊道,太阳都晒屁股啦……我这个小懒虫跳下床,紧扒着窗撑着脖子望向外面,大呼,春天来咯!

待孩子丈夫都出门后,仍在家中的妇人,都会喃喃道:“今个儿天真好哇”转身回屋抱出被褥,踮着脚尖,互相帮衬着,把它们挂在干干净净的竹竿上,抚平了皱痕,举着长长的竹板,伸出窗外拍打着被子。满巷子便都是那厚重的,接连不断的拍被子的声音,心里满当当的。因为那阳光,如顽皮的孩子,落在门前的青石板上,洒在老人家搬出的花草盆栽上,还在各家的被子上来回的跳跃,灵巧的猫咪放下心爱的毛线球,与调皮的阳光玩起了捉迷藏游戏。小巷中的一切,都在贪婪享受着,每一寸阳光。

几位痴爱花草树木的老伯。他们去年春天就在巷口、家边、小径深处的小块土地,埋下了许多种子,都眼巴巴的盼着今年春天呢。受过第一场春雨的滋润后,树苗们也都不负众望的迅速生长,探索着属于自己的新天地。过了些许日子,小树也抽出淡绿的枝丫,争相与太阳来个大大的拥抱。很快,杏花迈着花季的虎步,紧踏桃花的脚印,风风火火的在巷内洒下了一片粉红,漫开了一份清香。

我更倾心于小巷的黄昏。

巷子渐渐热闹起来了,孩子们放了学,三五成群,叽叽喳喳的进了巷子,大人们也有说有笑的。袅袅炊烟从各家各户的烟囱中,扭动着纤细的腰肢,向上飘去。

夕阳的余光落进了巷子,天空如打翻了的调色盘,绚丽多彩。小巷的黄昏自然而唯美,在远处似深闺少女的山峦映衬下,有一丝神秘的色彩。

吃完饭的人们纷纷从家中搬出了桌椅,小巷内挤满了人。春夜的微暖也不及邻里的热情。这热热闹闹的景象是我心中的一幅别样风景。老人们,悠悠闲闲的品茶下棋;大人们,聊着天,吃着自家制的青团,咬上一口,不腻,不狂,是温和的淡甜,能叫人的嘴角愈发上扬;孩子们,逗着猫猫狗狗,在熙熙攘攘的小巷内来回奔跑,笑着,闹着。

春日的小巷,不华丽,不招摇,不喧嚣,不乏味。这条平凡的小巷,是我儿时生活过的地方,是我此生最美的牵挂。

四、小巷人家作文400字

小巷

古镇的小巷弯弯曲曲地延伸着,柔曼处像一条随手抛去的丝带,不过这是一条褪了色的旧丝带,它维系着遥远的时光。它又像一首胡琴拉出来的古曲。这曲子有如哪家烟炉的一缕白烟,在小巷里跟着你的脚步走,你呼吸着它的气息,终于牵动了心中那一根尘封的弦。夏日里,门口一张横倒的方凳上斜搁一只竹笾,笾里晒几块西瓜皮、一排黑黑的西瓜籽、几粒白白的南瓜籽。这帼静物画不见它有三十年了。三十年前,普通人家没有扔掉的东西,吃西瓜总要把瓜籽洗净晒干收起来,到过年才拿出来炒,喷点盐水、糖精水,制成香喷喷的椒盐瓜子;西瓜皮厚的,就削去青皮,用盐水的捏,晒到半干,切成丝炒辣椒,现在只有小巷里的老人才弄这个–是因为习惯。白天在小巷里走,见到的确乎只有老人。老人们敞开着家门,里里外外,不紧不慢地做着日常的功课。水龙头在露天里,水斗边破钵里插几棵小葱,边上坐个老妈妈剥虾仁,一只只掐;过去一个门口,老先生戴着眼镜掰百合,搓去泥,一瓣瓣撕翳。他们做得一丝不苟。偶尔交谈一句,这百合、虾仁就是话题。几钱一斤,份量足不足,新鲜不新鲜的,好剥不好剥,怎么烧,谁来吃……远处奠基或开业的鞭炮声传到这里已是隐隐约约的了。

我曾经怀着好奇心踏遍小巷的角角落落,琢磨出了小巷的秘密。必定是当初有一家先建了屋子,然后一家借着一家的山墙,小巷拉长了;然后一象又借着一家的后墙,小巷变成立体的了。小巷人家就这样勾勾连连,密不可分。下雨了,你收了自家衣服,不可能看着邻家的衣服淋在雨里不收–于是友谊建立了起来–新村里你看见也收着,干过急,以后就不操这份心了。

小巷不足二米宽,我走入小巷,常有侵入别人领地的感觉。老人们在这里笃悠悠,安详得让我为自己的脚步声不安。两位扎扫帚的老人,只要天睛总在门口,一个整理芦花,一个捆扎,一个再修剪。他们身后的房间豆腐干一小方,方桌方凳,墙上钉个竹碗橱,半墙后面有一张大木床,就这样坦露着他们简朴的一生。不过大多数老人都生活得很悠闲,吃过中饭出去,会见到这一家一桌四人打赢将,那一家两位胡子公公对弈;等你穿过一个城市,从喧嚣中回来,这一家还是四个人一桌哗哗洗牌。那一对还将得难解难分,真有洞中方七日,世上已于千年的感觉。

如果我早上出门,早还会碰上木制的粪车,长方形装两只胶皮轮胎。那粪车是特为小巷留下的,推车倒马桶的妇人,也属于小巷,它每每令我想起着电影里的老歌,粪车是我们的报晓鸡……不过在小巷与它狭路相逢,却是令人尴尬的。

小巷的傍晚最为温馨。天黑只要拐进小巷,立时就有了安全感。深巷闻犬吠,风雪夜归人。夜归人的眼睛禁不住从一个个雪亮的窗口望进去,这边两位老人对坐对酌,静静的,弥漫在他们中间的是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的默契与和谐。那这一家子围坐在热气腾腾的方桌边,小孙孙用手抓了个红通通挺着长胡须的大虾;另一边则摆好了碗筷,还在等吃饭的人,饭菜香气四溢,使我认定,菜闻起来的味道比吃要好……等走上自家楼道,你见到的只是一扇扇铁门,门后面的人,只偶尔在楼道里点个头;倘若一个上楼,一个下楼,一个抬头,一个低头,那么连声你好也说不上。以前小弄堂那亲热的呼唤–张家伯伯、沈家姆妈,就只有在小巷里还听得到了。

在小巷里,我见过一个老太太,满脸皱纹,坐在竹椅上,伸出来的脚竟是缠过的小脚,心里猜她起码有九十岁吧。冬天她闭着眼睛晒太阳,夏天她捍把蒲扇乘风凉。后来有一时不见了,再一天,那一家门口堆了花圈,屋里设了灵堂,昔日坐在门口的老人如今在照片上微笑–小巷里最后一位小脚老太太故去了。以后这家的门窗常常闭着,后来矮矮的砖墙上挂了个硕大的空调,从此连窗帘也遮得严严实实的了。

小屋易主,给小巷带来了新面貌。而有的小巷已在小镇的规划中拆除了。我每天走过这条小巷,它既非古迹,又无文物,不知还能存多久?

版权声明
返回顶部